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1
3
起源 解读 龚
4
妈 分享 回
5
123456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六镇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1
3
起源 解读 龚
4
妈 分享 回
5
123456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六镇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桐城一派|倒在“跨年夜”的龚书记,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
比佟丽娅还恋爱脑,怀孕7次流产4次,目睹丈夫背叛却选择原谅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学生从小考过的试,大多都白考了
有间大学
2020-02-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Vista看天下
Author 贾小凡
前段时间,“莱康村”这个令人迷惑的词汇登上了热搜。
不看不知道,看了你才发现它有多好笑——这是周末举行的
“国考”
(即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中的一道应用作文题目,让考生为莱康村申请评选模范村撰写材料。
从考场中走出来的沙雕网友纷纷向莱康村村民致歉:对不起我水平太菜了,你们怕是评不上模范村了!
好笑中倒也透着一丝心酸:茫茫国考大军中,这题你没答好,可是能答好的人却大有人在。
毕竟这场考试中,每个人的竞争对手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143.7万
。
逃不掉的考试噩梦
143.7万是今年通过“国考”资格审查的人数,它和计划录用的人数的比例约为
60:1
。最热门职位的竞争比,则达到了2315:1。
这个数字已经比之前温和不少了。去年最热职位竞争比高达4040:1,2017年甚至达到了可怕的9837:1。
自从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第一次突破100万,这个数字也已经连续12年达到百万以上。
像这样的
考试热
,在最近这些年似乎越来越被视作一种习以为常的潮流。
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几个年轻朋友
(或者就是自己)
,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准备考试的路上,即便已经走出大学校园,你也不知道ta什么时候就会重拾学生时代的噩梦。
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为数不多能战胜“考公”大军的群体,就只有
考研
大军了。
社会上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就像一只无形的把年轻人推回校园的手。这几年的考研数据看下来,你就明白为什么每年都要被叫“史上最难考研年”。
数据与图片来自:中国教育在线
考英语的热情,也在当代年轻人中不断水涨船高。
虽然考雅思、托福等考试绝大部分是为了出国求学,但雅思在中国2018年的官方数据显示,不为留学、只是
为了在国内入学或求职时证明英语水平
而考雅思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求职、或者入行后需要证明资质,各行各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在等着折磨你。
比如我国考证界最出名的三座大山——
2019年的
注册会计师考试
(CPA)报名人数高达173.15万人,近几年每年都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
出了名难考的
“法考”
,无论是前身司法考试,还是现在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一般都是10%左右。
教师资格证
的考试,今年全年报名人数更是达到近900万人。下半年考试开放报名的时候,官网都被挤到崩溃。
就连普通话水平测试这种除了特定职业需要、其他人基本用不上的考试,都能在一些省市出现“一考难求”的局面,开放报名时有限的名额被一抢而空。
所以说,现在对年轻人承诺什么“考完这门以后就再也不用考试了”,堪称一句比“上大学之后就不用跑800米了”还不可轻信的谎言。
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上的需要,难缠的考试可并没有那么容易摆脱。
“什么时候才能上岸啊”
当代考试狂魔们也有着一种很矛盾的心态。
除了极个别的学霸,几乎没人真心喜欢考试这种耗时耗力又烧脑的酷刑。
毕竟很多人明明已经离开学校很久,做梦都还会梦到当年考场上写不完卷子、后背发凉的恐怖。
可是在当下,又总有些目标,能让人或义无反顾、或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备考中。
并在网上转发180个“逢考必过”锦鲤帖
这年头无论你要考啥,考试成功都被叫作
“上岸”
,这本身就很有意思。
它意味着,人们默认自己考试前所处的状态和准备考试的过程是一片需要被脱离的苦海。
考到了一个理想的结果,就像小美人鱼得到了双腿,终于能撒丫子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对于考英语的人来说,“上岸”意味着终于达到了出国留学的硬标准;
对于考公的人来说,“上岸”意味着终于可以得到体制内的工作,以及那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对于考研的人来说,“上岸”既可能意味着以后终于有了在职场中和人竞争的资本,也可能意味着“职场太难了,我终于能回到学校里歇会儿”的如释重负。
求职时的“学历鄙视链”是现在年轻人纷纷选择考研的一大理由
在网友关于各种考试的吐槽、分享和互相鼓励中,你会看到各种各样
“我需要这场考试”的理由
。
考试的意义已经不仅是筛选的门槛,而更像一种征服它之后就可以彰显能力值的勋章,获得理想人生的入场券资格。
尽管这些理想的生活根本就是千差万别,
可是年轻人还是不约而同地将考试视为自己改变现状最有效的救命稻草。
就像纪录片《纪实72小时中国版》在一家自习室里遇到的这位想要从银行转向法律行业,因而准备法考的受访者所说:
当你想尝试改变的时候,“学习可以改变命运”,还可以让你“不留遗憾”。
这话每个人都在18岁高考之前听过无数次,也早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高考是你一辈子和别人竞争时最公平的考验”这个认知。
但这种心态已经慢慢被延续到了90后高考之后的人生。
对于从小到大习惯了考试分数能决定很多事情的中国人来说,
当你面对生活现状束手无策,却居然还有一场考试可以指望,甚至也是一种幸运
。
正如纪录片中的另一个备考的受访者所说,考试是一件“只要你投入了,它就会给你回报”的比较单纯的事情。
在那些初尝社会人滋味但又没做好准备的年轻人眼中,这可比社会上、职场中的许多苟且龃龉强多了。
死记硬背,一板一眼,形式主义……形形色色的考试中明明有太多让人叫苦不迭的东西,可它们却依然是一个想要谋求更好生活的年轻人能轻易想象到的最可靠的东西。
想想这其实也有点悲哀。
悲哀的不是做出了这种选择的人,而是在当代的竞争中,确实没有什么是一个年轻人敢相信自己能完全把握住的。
依然只有分数,是确定的、能让人比出个三六九等的证据,是当社会的上升通道并不顺畅的时候,人们能找到的最“不坏”的解决办法。
从没这么热爱过学习的年轻人
后学生时代的考试,备考显然是一个很难、很苦也很漫长的过程。
比如那些“战”了不止一次的考研党,数字说着轻巧,你却不知道他们背后熬了多少个逼迫自己咬牙坚持的日日夜夜。
但随着这代人对考试的信赖逐渐加深,备考却也意外成了当代一剂心灵安慰剂——
“有目标地学习”,可能是年轻人经常迷茫的生活中,为数不多能获得充实感的事情了。
毕竟,当外界的诱惑和焦虑愈发渗透到年轻人的生活中时,过着没有目标的的生活意味着要为未知的未来烦心,要时刻克服自己浑浑噩噩混日子的愧疚感,又时不时会因为金钱入不敷出而焦虑自责。
可是一旦考试成了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以上所有事情都不必再担心,甚至可以暂时地躲进“反正我要考试”这个念头中逃避。
虚度时光心里慌了?那就背书。
眼看别人都在进步,自己还是很菜鸡?那就背书。
担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那还是得背书去。
小时候那么不情愿学习,偏偏长大后在专心备考的时间里,才会觉得自己真的有奔头,没有被埋怨自己一事无成的消极吞噬。
正是因为这种安全感,当代年轻人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
之前第一财经周刊的《2018年中国Z世代理想生活报告》显示,74%的受访95后会选用闲暇时间“学习和课外自我充电”,位列所有选择的第一名。
“在B站学习”、“一边看别人直播学习,一边自己学习”……这种放在三年前听着还很新鲜甚至有点奇怪的事,如今却成了95后中的潮流。
能学的课程从历史法律到天文物理,五花八门;弹幕中网友们各自的出身更是五花八门,好像所有人都向往着所有学问。
看到这样的场景,让人很难不感叹一句:
我们
好像从未如此热爱学习过
。
或许是因为这代人早已习惯了与考试共处,因此最能从“我真的在为什么事而努力”的过程中找到安全感。
因而当95后站在学校与社会的交界处犹豫不决时,他们选择在这种过程中
填补一些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的空虚,也对抗自己可能会被长江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焦虑。
看似虚头巴脑的知识,反而才是最实在的东西。
不过,“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话在时下的生存逻辑中,又难免带上很强的目的性。
考试热、考证热,其实背后有一个已经被讨论了很多年的话题:
到底有用吗?值不值?
这问题看起来或许太功利。但如果考虑到越来越旺盛的学习和考试氛围有时也是集体性焦虑的一部分,那么该追问其实不是这个考试价值几何。
无论是愈发成为日后求职某种门槛的考研,还是一些行业中对于考某类资质的水涨船高,它们能形成大规模的潮流,都难免出于“人有我无”的着急:
别人都在考,你不考,你就被落下。
毕竟在当下,能证明自己的资本永远都不会嫌多,然后雪球就这么被滚起来了。
于是它又带来另一种透着得过且过的迷茫:我学了,我考了,我让自己在无涯学海中真的很忙碌,但这然后呢?
我们信任考试能带来机会,可是从未有哪个考试结果能100%承诺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所以,“值不值”的问题其实最该针对我们自己时常被搅乱的头脑:
沉浸在学习带来的充实感和满足感中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不被焦虑裹挟、不逃避现实,而是真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该学什么?
对于那些总想通过学习、通过考试来改变点什么的年轻人来说,这可能才是最难回答、也没有参考答案的一道思考题。
【欢迎留言讨论】
多参加一些考试,
会让你少一点焦虑吗?
内容已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独家授权,禁止二次转载。
点个“在看”
早日上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